第73章 貧困的大明

-

見皇帝震怒,群臣不約而同低下頭,生怕成為下個被責罰的對象。

朱元璋雙手緊握龍椅扶手,深吸幾口氣,才勉強平息內心的怒焰。

\"這不是討論此事的時刻。戶部尚書,立刻讓你的人估算一下,要緩解武昌及周邊地區的災情,需要多少糧食?\"

\"微臣估計,至少需要三十萬石,還不包括藥品和其他必需品。如果長江再次決堤,這個數字還會增加。\"

戶部侍郎緩緩抬起顫抖的頭,小心翼翼地迴應。

\"三十萬石遠遠不夠!\"

朱高熾向前一步,根據戶籍記錄,武昌及其周邊至少有三十萬人口。洪水過後,災民數量將急劇增加,為了儘量減少傷亡,不能僅按最低標準計算。

況且,洪水過後常常伴隨瘟疫,藥品開支也必須考慮在內。

\"皇爺爺,孫兒有不同見解。\"

\"熾兒,你儘管說!\"

朱高熾主動發言,讓朱元璋的臉色稍有緩和。

\"許多百姓和戶部一樣,依賴剩餘糧食度日。戶部侍郎未曾經曆饑餓,不瞭解糧食需求不足為奇。\"

\"如今,百姓期待秋收能給他們足夠的糧食過冬,但洪水已將他們的希望沖毀。冇有秋收的支援,百姓冬季生活將成問題。朝廷的救濟必不可少,至少要持續到春天。\"

\"因此,這次救災是一場持久戰。即使我們熬過冬天,春天來臨,仍需繼續投入,幫助百姓恢複農田,清除淤泥,疏浚河道,完善水利設施。所以三十萬石糧食遠遠不夠。\"

戶部尚書聞言,麵露難色。

\"照世子殿下所說,京師大倉目前隻剩下三百萬石糧食,其中兩百萬是儲備糧,不宜輕易動用。\"

正如戶部尚書所言,大明此刻正處在發展初期,百廢待興。剛剛擺脫戰爭的困擾,又麵臨如此困境。北方戰事尚未結束,需要朝廷支援;南方邊境雖漸趨穩定,但也需經營。可以說,如今的大明,軍事儲備並不充裕。

\"那就從湖廣荊州等地調集糧草,火速援助武昌!\"

朱元璋思慮片刻,果斷下令。

\"陛下,荊州的糧倉已劃作軍需,而九江因夏季洪災,庫存糧草所剩無幾……\"

\"顧不了太多了,民眾生活纔是首要,北疆戰事即將收尾,先調湖廣的糧草應急!\"

朱元璋起身,在禦座前來回走動,內心焦慮不已。

湖廣乃大明軍事要衝,專司戰事後勤,如今洪水肆虐,已不得不動用軍糧以解民困。

朱高熾緊閉雙唇,一時也拿不出對策。

\"朱兒,武昌素有兵家重地之稱,對吧。\"

韓信的聲音在腦海中悄然響起。

\"軍隊的力量無窮無儘,在這緊要關頭,你可以藉助他們,助民抗災,重建家園。災情早日結束,大明的消耗就越小。\"

這個建議讓朱高熾豁然開朗。

\"皇爺爺,武昌駐軍有多少人馬?\"

\"熾兒,有一萬之眾,何故詢問?\"

朱元璋被孫子的提問搞得有些措手不及。

\"皇爺爺可令軍隊參與救援,他們身披甲冑,如銅牆鐵壁,若能在洪水中守護百姓,減少災害損失,或許能縮短我們持久抗戰的時間。\"

\"再者,士兵們的勇敢行為定會觸動民心,災難麵前,百姓情緒低落,有他們的幫助,一切將向好發展。\"

朱元璋聞言怔住,權衡著這個計劃的可行性。而朱高熾卻已靈感迸發,想法接連湧現。

\"皇爺爺,武昌地處平原,洪水決堤後流速會逐漸減緩,此時治理或許能見效。我認為,我們不應僅限於賑濟,應像治理洪水一樣,疏導勝於堵塞。\"

聽罷,朝堂上的大臣們紛紛領會其意,臉上洋溢著欣喜。

\"陛下,此計可行。軍隊本就靠軍糧維生,以此為由調動更為合理,不會引起異議。\"

戶部侍郎點頭讚同,態度堅決。

朱元璋沉思片刻,望向孫子,揮手示意。

\"立即執行,通知武昌守將!按燕王世子之策行事!\"

\"臣遵命!\"

戶部侍郎一邊應答,一邊滿心歡喜地消失在夜色中。

然而,糧食問題雖解決,資金問題尚待處理。

\"陛下,修覆水利設施,雇傭工人還需一定銀兩。\"

工部尚書觀察著朱元璋的神色,決定提出這個議題。

\"陛下,所需費用您可有打算?\"

朱元璋轉過身,坐回龍椅,似乎心情略有好轉。

\"微臣估算,大約需銀八十萬兩!\"

\"交由戶部處理,八十萬兩應能籌措得到。\"

\"陛下,戶部賬目現今僅餘二百萬兩!\"

工部尚書麵露困擾,若非必要,他不會在此刻提及此事。確實,北伐耗費巨大,一次性支出八十萬兩,明朝財政將捉襟見肘。當前驛站改革雖進展順利,但這是一項長期投資,短期內難以回本。

\"取,能籌多少便先取多少。不足部分,朕自會設法。首要之務,以民為本,優先解救災情。若有必要,朕願從宮廷開支中扣除。\"

\"臣遵命!\"

目睹朱元璋的決心,工部尚書心中生出敬佩,隨後退出奉天殿,融入了黑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