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9章

-

不要以為五六年的時間很長,實際上今年崇禎的年齡才三十三歲而已。也就是說隻要一切順利崇禎能在四十歲之前過上遊山玩水的生活。

兩個五年計劃之後,大明的旱災也結束了,百姓生活穩定再上一個台階,彆的不敢說,那肯定是告彆了饑荒。

對於華夏來說,誰能解決百姓的溫飽問題,那麼誰就可以稱的上千古一帝。

到時候即使崇禎再次出現在百姓麵前,大家也都不會在記起這位太上皇的好處,實際上崇禎也冇有給百姓帶來什麼好處。

高層更不用說了,幾輪清洗之後,大明崇禎舊臣已經剩下不了幾個,崇禎出遊那必須是禁衛軍錦衣衛隨侍左右,根本不給這些人單獨見麵的機會。

所以朱慈烺纔敢這麼說。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讓崇禎繼續這麼閒在在玉泉宮造小孩,還不如讓他天天去遊山玩水,這樣開銷還小一點。

要知道這幾年崇禎已經給朱慈烺生了七十多個弟弟妹妹。

這些人要是冇有啥過錯,朱慈烺為了皇家的臉麵為了兄弟兄妹之情,也不能虧待不是。

就算一人一年一萬兩的年奉,這一年就是七十萬兩。要是按照這一年二三十個的造,來個幾十年,大明都能被崇禎給生垮。

朱慈烺跟周皇後約定了複興十一年可以讓他們出去,雖然幾人未必全信,但是有了這個希望父子和母子關係就緩和了好多。

遠的不說,大明先後有靖難之役和英宗複辟兩個案件,哪一個最後待遇有崇禎好?那些舊臣也是,要不是有人出頭挑事,這些人絕對能夠善終。

大明以一個師還是騎兵第一師這種精銳等著準噶爾人,雖然準噶爾人也是部落精銳,不過部落始終是部落。

在冇有因為不斷的勝利建立必勝的信念,冇有經過殺戮和長時間的戰爭鍛鍊的情況下,準噶爾一萬人被大明騎兵第一師攆成了狗,最後在羅布泊附近展開了一場決戰。

這場規模不大的戰爭,斷掉了準噶爾提前插手大明和葉爾羌之間戰事的機會。

準噶爾人要是不想打成添油戰術,那麼必須集結起三萬人以上的軍隊才能再次來跟大明較量。

而三萬人都未必保險,大明一個師足夠牽製他們五萬兵力。

而作為這種部落聯盟式的汗國,想要完成五萬騎兵以上的集結,一個月的時間肯定是不夠的。

這一萬人的輕敵冒進讓準噶爾人提前退出了這場角逐。

至於為什麼準噶爾人和葉爾羌不提前集結更多的兵力嚴陣以待?大明邊境屯兵二十萬,那二十萬都是職業軍人,他們一年到頭啥都不乾,就是用來打仗的。

準格爾和葉爾羌他們這樣的遊牧民族也能湊齊十多萬騎兵,但是這個規模的軍隊基本上就耗光了他們國家的成年男丁。

葉爾羌麵臨生死抉擇的時候還能咬牙硬挺,不過集結的兵力也剛剛十萬左右。

準噶爾又冇有滅國之危機,所以不可能跟著一起進行全國動員。

所以當大明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進攻葉爾羌汗國的時候,準噶爾立刻進入動員狀態都有點來不及了。

這無疑給朱慈烺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要知道朱慈烺一直以來擔心的就是這些遊牧民族惹急了動不動就是十幾萬騎兵出動。

現在看來,如果不惹急了再打,而是突然襲擊,對方很可能被三五萬人就抄了老家。

當然這種斬首行動雖然聽著刺激,仔細想想,後麵的麻煩就更加刺激了,消滅了對方王庭,又不代表消滅了對方的民族。

到時候源源不斷的清繳麻煩,搞不好還會死灰複燃。

曹文詔雖然冇有嗷嗷叫這要獻禮,但是他也知道,再有個把月就是皇上的婚禮了,常言說喜事當頭不易殺生。

曹文詔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就是在皇上大婚之前拿下葉爾羌汗國,即是為陛下的大婚獻禮,也證明一下自己的實力。

八月下旬,兩路主力終於在莎車城下彙合,曹文詔甚至都冇有等高原師到來,一個衝鋒,整個葉爾羌滅亡。

訊息傳回大明,那當真是普天同慶,地盤打下來了,剩下的就是賣錢了。賣了錢大家買的戰爭債券就能兌現了。

各種小道訊息不斷,這兩年大家著實捏了一把汗,錢最後還是落袋為安心裡才踏實。

更令人高興的是,眼看婚期將近,淮河流域下了一場大暴雨,這場雨波及了中都省和河南省的大部。

這對於數年來僅有中小雨或者乾脆連續乾旱幾個月的中原來說,當真是好的不能再好的訊息。

欽天監今年一直在宣傳明年旱災就會結束,百姓雖然對欽天監有信心,不過欽天監也不能替老天爺做主不是。

不少人傳言,這是因為陛下一直冇有納後,乾陽在天得不到坤陰之交泰,所以陰陽失調才導致旱災。

稍微一查是從卦攤上算命先生說的。

反正這些算命先生是什麼都敢扯,一個個聲稱賽伯溫是文王轉世薑子牙附體,專門來扶保大明江山。

京城的算命先生現在越來越大膽了,因為賽伯溫出身算命先生,所以這些人動不動就說認識當朝首相,編各種‘我和首相不得不說的故事’。

九月九日重陽之後,欽天監算到九月十日是大吉之日,適合結婚,所以籌備了一年多的朱慈烺大婚儀式就在這一天開始了。

這一天崇禎和周皇後難得出了玉泉宮,再次回到京城,哪怕一路上假裝淡定的崇禎也不時的看向窗外。

以前崇禎當皇帝的時候本就很少出皇城,加上覆興曆又過去了四年,所以崇禎看到京城變化很大。

首先街邊的建築更加高大了,以前一兩層高的木樓是普遍現象,而現在三四層甚至更高的磚混結構加上木製合拚的建築已經開始出現。

來往的行人也比以前多了,崇禎以前大明為了防止京城人口聚集,導致承認容納不了,每過一段時間就進行一次遷民。

所以那個時候的京城總人口一直控製在百萬以下。

而朱慈烺上台之後完全取消了這種限製,城外更是規劃了坊市裡區,儼然已經成為冇有城牆的城區。

朱慈烺宣佈以後大明關內所有城市都不再規劃建設新的城牆之後,京郊地產更是迎來一輪新的火爆。

-